這篇Blog其實遲了好久,趁現在比較閒快來紀錄一下。
自2011年八月底Randy跟我求婚,我們便開始了對未來的規劃,
從求婚 -> 準備簽證申請-> 體檢 -> 面試 -> 到現在準備離台,
一晃眼也要一年了,雖然漫長的移民旅程尚未完結,
但我決定開始要來將所有心路歷程寫下來。
回首過往兩年的遠距離戀愛,Randy真的很辛苦,
2010年中在FSU畢業後,我已經有一兩份實習工作應徵有了些眉目,
但是當時爸爸生病,不得不放棄回來,
他也一句抱怨也沒有,一談遠距離戀愛就是兩年,賺的錢都化作機票飛來台灣看我,
去年夏天更是為了以後能夠媽媽溝通,一請假就是三個月,在師大學中文順便陪伴我,
他的付出,我都看在眼裡,
我也默默地領會到,墜入愛河真的很容易,後續的長久經營才是學問。
過往兩年不諱言是我們感情最受動盪的時間,
老實講一句,遠距離戀愛真不是人談的,
有多少個時刻我都近乎想要放棄,但是他始終都陪伴著我,人很遠心卻近。
求婚的時候,沒有完美車工、沒有八心八箭的虛華浪漫,有的是一輩子的承諾,
當那枚戒指套上我的無名指時,真的是感覺有股力量從左手無名指,
透過全身血管,一路打入心臟,
那聲yes,我說得無比誠心,一切的一切,真的從未那麼清澈清楚過,
這是我要的人,這是我選擇要走的路。
朝夕相對了兩年,又兩地相思了兩年,真的到了該共聚展開未來的時候,
但首先,我們得決定日後居住的地方--台灣還是美國?
Randy認真跟我討論,長久來說,到底想要住在哪,
文化適應上而言,其實我們兩個人都對彼此的文化抱持開放心態,
倒不會因此而非得住哪裡。
我是天生少根筋,媽媽算紫微斗數從小就說我命中有天馬星,注定離鄉四處跑,
我長大後也真跟酢漿草一樣,向來隨處生隨處長,不出幾個月都能把異國混得像是在家裡,
而Randy剛巧是個台化地很徹底的老美,對中國功夫台菜京劇興趣高昂,
既可以跟我暢談大陸淪陷五四運動、也可以拿杯珍奶在電視前面看《痞子英雄》呵呵笑。
我也知道這有點難以置信,但我們兩人,文化隔閡大部分時候都是個有趣議題,而不是個問題。
說坦白話,我的確喜歡台灣的生活便利又有健保,我爸媽年紀又大,住的近我是比較放心。
但是即將要成家的我們,又不得不面對很現實的現實問題,
這時候要決定在哪地生活,工作與薪水多寡便成了主要考量。
先來看我,以我的藝術管理MA碩士學歷跟工作經驗,
其實找的工作就是藝文組織活動公關、企劃性質,
在台灣這行的專業性低,取代性高,老闆再愛你也還是錢少事情爆多,在美國倒是錢不多事也少,
而Randy的PHD已經最後一兩年,要他放下即將到手的電腦資訊博士學位,搬到台灣實在有點浪費,
他在台灣先別說因為語言隔閡工作不好找,
可以拿到的薪水(助理教授職or程式開發工程師)也大約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,
就算納入生活消費的考量,回美國還是比較划算。
(其實總歸一句,最主要是因為台灣目前薪資真的低得可憐)
再換個角度思考,倘若我今天是個無牽無掛的單身女生,
我也會覺得在台北打拼,苦一點也沒甚麼,地方雖小但是競爭力高、機會也多。
累積經驗幾年後終有一日會倒吃甘蔗。
但是現在要認真思考結婚生子,想想台北的房價跟薪資,再想想自己經歷過的台灣填鴨式教育,
我深怕自己砸下每一塊賺來的微薄新台幣到沉重的房貸裡,
然後變成另一個在起跑點上踢著小孩屁股、砸大筆鈔票妄想子成龍、女成鳳的父母,
起碼在美國,或許下一代可以擁有一個比較開放的教育環境。
經過兩個多月的討論與掙扎,最後還是決定定居在美國,
當然也說實在話,這一切也是且走且看,哪一天時勢變遷,
如果有不錯的工作機會,也是有可能會一起回來台灣居住。
雖說下了移居美國的決定,
但是講起家裡的兩老,我就不免踟躕,
Randy雖不是東方人,父母也早就離異,
但是他很能夠尊重我身為台灣女生永遠放不下父母的傳統包袱,
我們也討論到,返美以後的我,要歷經漫長的移民手續再加上這兩年美國景氣不好,
又必須要先在Tallahassee這樣的大學城住個一年多,等Randy完成PHD學位,
我勢必短時間內無法工作,那麼誰供養我在台灣的爸媽?
Randy很體貼地替我想好,目前雖然他的收入不如以往在空軍當officer來的多,
但是每個月從家用中挪三四百塊美金寄回台灣,倒還過得去,
就算人在國外,起碼可以聊表一下心意。
我倒是覺得,他有這份心意我很感動,但我還是希望自己爸媽自己出力照顧,
幸好基金會的主管疼惜,讓我可以還是保留部份的工作與工資,
補貼一點零用金外,也可以如往常提供家用,也省得從美國一直匯款回台灣被賺手續費。
當所有的前置達成共識後,
我們就開始了移民的第一步─ 未婚妻簽證(K1 Visa)申請,
哪知道,真正繁瑣漫長的過程才正要開始...